7月11日上午,复旦大学我学院副院长孙玮教授莅临ok138cn太阳集团529,以“人工智能时代的传播与城市公共生活”为主题,作了一场精彩的的学术报告。
孙玮教授讲座现场
孙玮教授向同学们分享了今年6月份发表在《新闻记者》上的论文《后人类时代的媒介融合》,提出6个关键词:媒介、城市、技术、赛博人、空间(实体、虚拟)和传播。她以惠州日报为例,简要阐述如何将新闻传播与城市公共生活和市民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之举。还分享了伦敦国王学院在研究伦敦城市传播与媒介融合时所进行的“50部手机”的实验,强调了实践对新闻传播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孙玮教授在讲课
在分享了几个案例之后,孙玮重点阐述“赛博人: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介融合”这一主题。她以霍金为例,向同学们形象易懂地解释了“赛博人”这一具体概念,指出霍金是半机器人的极端代表与典例,是半机器人的“隐喻”。赛博人是技术与人的融合,是传播的新兴主体。接着,孙玮指出,“多重视野中的媒介融合”即不同传统大众媒介的形态和机构的合并。
讲到媒介融合,孙玮提示我们,媒介融合不仅仅是字面意思上的媒介的融合,还可以是从新闻业态融合转向社会形态融合,让我们学习到从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来看待媒介融合。她提到,媒介融合主要学科研究有四种路径:第一,媒介机构、组织与新闻生产方式的融合。第二,用户娱乐、生产、社交等媒介实践的融合。第三,信息与物质形态的融合。第四,媒介技术与身体的融合。
随后,孙教授指出了媒介融合发展会进入后人类时代。在这个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会渗透新闻传播业,媒介的边界的拓展使得媒介高度卷入日常生活。智能身体”作为一个新兴主体也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最后,孙教授以城市形象片分析为例,阐述了视觉机器中的城市。她指出,要以正确的视角观看城市。城市形象片是一种“双重现实”,即是“自然现实“与”人工现实“的结合。
专家介绍:
孙玮,复旦大学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城市传播。曾于1999年底和2006年先后赴日本电通公司和香港中文大学进修访问。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复旦大学“三八”红旗手。学术成果主要集中于中国都市报研究(上海市社科项目)、大众媒介与新社会运动研究(教育部社科一般项目)、大众媒介与城市共同体研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获2007年复旦大学教学实习成果奖,排名第3位,并多次获复旦大学我学院教学优秀奖。在权威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