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们用心讲故事
发布时间:2014-12-27
“记者是用心讲故事,不是用嘴讲故事。”光明日报记者郑晋鸣说。12月26日下午,全国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会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报告厅顺利召开。
东南网郑窈记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杨琼记者、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臧熹记者、人民日报社总编室编辑兼记者苏艺、光明日报社郑晋鸣老师等人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巡讲会。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以及ok138cn太阳集团529的ok138cn太阳集团529的部分学生前来观看了本次讲座。
讲座现场
“每一个平凡人的身上都有力量 这些力量激励着我”
“从小,我们就会被教导‘你要做个不平凡的人’。有不平凡的事业,不平凡的爱情,到老的时候,有一个不平凡的回忆。而我,选择了成为一名平凡的记者。”东南网记者郑窈开篇说到。2010年,她来到东南网,成为了一名网络视频记者。由于团队刚刚成立,人手不足,郑窈和她的伙伴们每天奔走于正在采访与前往采访的路上。半年的时间,录了一百多期节目的她熬出了满脸的青春痘,但内心却充满着一种强大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源于很多很多的平凡给她的力量。
郑窈接着讲述了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一位李先生帮助徐凤英女士找到了走失14年的妹妹。而李先生的岳父于09年底走失。自那时起,李氏夫妇开始踏上了寻找的征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流浪老人就会把他们带回家,自掏腰包帮他们看病,并且为他们寻找家园。“两年的时间里,李氏夫妇收留了98位老人,帮助了35位老人回家。这些流浪老人,大多都是有先天或后天的障碍。”郑窈说道。因为寻找岳父、帮助这些流浪汉,仅仅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李先生从拥有着7家店铺,4辆车,1家小工厂的富裕的小老板变成了一个欠债的穷光蛋。“他的朋友说他傻,但是他这样对我说道‘我的岳父丢了,我深刻地体会到这种痛,看到这些老人,我就是没有办法不管他们’。”直到现在,李先生还在坚持寻找、坚持帮助这些流浪的老人。因为他始终相信,“只要他帮助这些流浪老人,就一定会有人善待他流浪在外的老岳父,一定会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他的老岳父。”
郑窈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讲述这些不平凡的事情,也没有阐述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感悟,但却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共鸣,来自暨南大学ok138cn太阳集团529广告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她所讲的,能够触动到我们的泪点。她既还原了新闻的真实,又在无形中让我们感动。”
我一路向南 见证南海战士的坚守
“我出生在最北的省份,但是我的名字却是最南的省份。所以冥冥之中仿佛注定我与海之南有着莫名的缘分,而我的记者生涯也是从登上出舰的那一刻开始的。”在南海见识了誓死守卫南海的舰队官兵的杨琼记者这样介绍自己。她给听众分享了她在曾母暗沙、南沙岛礁等的国家战舰上的采访经历,她用最痛心的语气讲述了自己的亲眼所见,一向视南沙为自己领土的日本开着舰队环绕在岛的头顶,她激动地告诉听众,那些官兵口中呐喊着的激昂的誓词不仅激荡着她的内心,更是激荡着一个民族被压抑了太久的渴望。
杨琼讲述南海经历
“我曾采访了一名驻守在南海15年的老兵,张晓刚。由于海风和海水冲刷,他显得格外的苍老。”杨琼分析道,“按理说,在离家千万里的南海,张晓刚最期待的,应该是家里的来信,但是他却偏偏最害怕看到信。因为刚来南沙时,条件不好,几个月才能收到一封信。过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收到家里来的一沓信。第一封写着:咱家的老母猪死了;第二封写着:爸爸生病了,但是不严重,别着急;第三封写着:爸爸已经过世了。”在艰苦的环境里,在难熬的思乡情怀里,南沙岛礁的官兵们,没有一句怨言:“人在礁在国旗在,誓与岛礁共存亡。”
对于杨琼来说,这份誓死不屈的坚守,这句振奋人心的誓言,是激励她不断前行的力量。
“石榴籽儿”般的情谊
“石榴籽儿红润、剔透,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今天,我要说的,就和石榴籽儿有关,是我和两位新疆朋友的故事。”人民日报社总编室编辑兼记者苏艺直入主题。
时间拉回到今年的8月3日,在云南鲁甸发生了六级地震。因为在新闻上看到救灾人员在灾区只能吃浑水泡面,24岁的新疆小伙子阿迪力–买买提着急了。他立即召集同伴开会,决定给灾区捐赠5吨切糕。可是存货只有3千斤,焦急的他带了30万元踏过了1200多公里的路途来到了灾区,顾不上休息,一个帐篷挨着一个帐篷地给人们分发切糕。“我不能理解,‘你刚刚创业,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付出?’我问他。”苏艺说道,“‘我16岁起便在内地上学,那时走在路上,常有人见了我,下意识地摸摸口袋;我去旅游,身边的游人见了我的模样以后神情马上变得紧张、不自然。’但是他和我说,现在情况好多了,很多人见了他都会微笑。他这辈子最大的梦,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对更多的新疆人微笑。”
“从那儿之后,我和这个‘切糕王子’的男孩儿就成了好朋友。跟一个新疆小伙子交朋友,感觉真的很好。他能干,有爱心,特别像古丽,她是我采访的另一个新疆姑娘。”苏艺回忆到,在新疆的一次采访时,在睡眠中经历了余震,当自己手足无措地惊醒时,古丽急促地敲着门,一把抱着自己,说“余震,过去了”。苏艺奇怪地问:“古丽,我们不熟,你为什么要救我呢?”“虽然我们不熟,但都是中国人,都是一家人。”这个回答,让苏艺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努力学习汉语,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的勤奋女孩儿。
“人说,塞外美,却会吞没生命,但我想说,新闻人,不相信传说,只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一颗心,一副纸笔,将是一生的探求。”苏艺与所有的新闻人共勉,“今天,我想说,你们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那片土地,而我们,在努力用文字,牵连起彼此的心。就这样,我们像石榴籽儿一样牵连着彼此。”
大合照
短短两个小时,巡讲会在接连的掌声中结束了,但是留给所有新闻人的,是反省过去,做好现在,展望将来,以及对新闻职业的思考。正如郑晋鸣给新闻人的期许:“新闻工作是一个艰苦的工作,当记者很容易,当好记者很难。我们是讲故事,不是演故事;是用心讲故事,不是用嘴讲故事。记者不能出名,如果想出名,不要当记者,要摒弃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