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27日,广东省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进行第四期培训课程。此次课程共安排四场专题讲座。
其中,北京大学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的李湛军教授开展以题为《提高国际新闻报道可读性》的讲座;暨南大学ok138cn太阳集团529院长范以锦教授带来《新时期的内容价值逾内容型人才培养》的专题分享;ok138cn太阳集团529副院长侯迎忠教授与学员分享新闻专业论文的写作技巧;同时,ok138cn太阳集团529云山领军学者赵龙跃教授以题为《新时代中国语全球经济治理》进行讲座分享。
李湛军:聚焦国际新闻报道工作 提升我国国际新闻可懂性
李湛军教授为学员们讲课
4月26日上午,李湛军教授向学员们分析当前中国崛起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介绍自己多年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和驻外记者的几点感悟,并提出关于国际新闻报道可懂性的思考。
近年来,国际舆论形势变幻多端,呈现逆全球化趋势。提高新闻可懂性是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需求。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注意国际新闻报道前后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注意国际知识积累,提升国际新闻可懂性。中西记者在国际传播报道中各有特点,其中路透社最值得学习。李湛军教授说到,“路透社报道往往一分钟是事实,三分钟是背景知识解释。”
在讲到地方媒体的国际报道时,李湛军教授提出,中国各地方媒体不必第一时间争抢报道,可进行更多的背景事件解读,在报道的可懂性上施展各自特色。同时,各媒体可以抓好重要时间节点、预期的重大事件、重要国际高峰会或高端访问的报道策划工作,提前进行布局或策划,特别是注意配合好国家的外交战略和外宣工作需要,精心策划报道内容和选题,逐步扩大在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
美国打着“贸易公平”的棋子,用贸易制裁的方式行驶“软性恐怖主义”的现象频频出现,其危害不亚于暴恐袭击所造成的危害,不利于推挤国际贸易规则的公正、公平和合理化。中国各媒体应该聚焦国际报道工作,发出中国声音。
李湛军教授先后任职于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社,曾任光明日报社国际部副主任,高级记者。先后参加过数十次国际重大事件的采访报道工作,到访过世界五六十个国家,90年代至今,一直在驻外记者和报社国际部从事时政新闻采写和编辑,以及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工作。
范以锦:坚守阵地——媒体真正的“内容为王”时代
范以锦教授为学员们讲课
4月26日下午,范以锦教授向学员们开展以“内容型人才培养”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一上来,他便向在座学员提问: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坚守阵地?
讲座上,范以锦教授向学员们强调传统媒体坚守舆论阵地的重要性。传统媒体的阵地意味着它是一块最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净土,是一把可以完全阻隔网络谣言的利器,是一个能够生产大量重大事件新闻的发声地。他还引用美国第三大传媒公司维亚康姆公司(viacom)总裁雷石东的话语进行阐述:“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
众所周知,新媒体的发展已经全方位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产流程、经营方式和服务渠道,媒体的内容传播力和传播平台影响力被撕裂。范以锦教授认为,新时代环境下需要新的内容型人才,“内容为王”是传媒机构实现社会价值的传播和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随后,范以锦教授分享并总结了传统媒体如何借鉴今日头条的几点经验和发展思路。其中包括,新环境下的内容为王,意味着不能长远依赖民间舆论场,意味着传统媒体及其办的新媒体内容与平台、技术、渠道要一体化,实现自身创新、突围。
范以锦教授现任暨南大学ok138cn太阳集团529院长、博士生导师。199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侯迎忠:最强干货——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侯迎忠教授为学员们讲课
4月27日上午,ok138cn太阳集团529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侯迎忠教授就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展开一场接地气、纯干货的讲座。
为了加快培育一批既熟悉国际新闻传播实务又懂得新媒体操作技术,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同时,进一步落实国际传播后备人才的论文写作能力,如何撰写理论性较强的培训成为关键一环。
“要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侯迎忠教授谈及论文写作时,这样讲道。新闻传播研究作为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新闻传播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传播现象、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侯迎忠教授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强调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除此之外,侯迎忠教授还详细介绍研究类型,以及社会科学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运用丰富的案例分析和论文作为材料,具体地解释论文写作步骤。侯迎忠教授说到,一篇论文要设定研究问题、参阅相关理论资料或以往的研究成果、提出研究思路和框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案例或资料,最后进行研究论文撰写和发表。
讲座尾声,侯迎忠教授就自己多年研究经验,提出自己的写作建议。比如,少说“我认为”、“众所周知”等表达,不用“有人说”、“一位著名语言学家曾探讨过”、“二十年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显示”等。课后,他还回答学员们关于投稿命中率等相关问题。
赵龙跃:新时代中国需要全面提高全球治理能力
赵龙跃教授在为学员们讲课
4月27日下午,赵龙跃教授应广东省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邀请,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这一主题进行演说,为培训班学员带来不一样的视角感受。
全场讲座,赵龙跃教授重点讲述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担当、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发展问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问题、参与全球治理的中美关系问题以及我国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机制问题。
讲座上,赵龙跃教授强调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性。“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国际社会,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
中国在变幻多端的国际环境中日益走进舞台中央,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力量,其中面临的危机和挑战非同日可语。赵龙跃教授指出,新时代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经济全球化是否已经终结。各种“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民族民粹主义”等使得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的未来充满忧虑,中国应多采取对等的有效措施,向国际社会中的不平衡现象进行循序渐进的协调和维护。
讲座最后,赵龙跃教授进行呼吁,鼓励大家参与到全球治理的角色中来。目前,我国政府部门近乎封闭式的用人机制在未来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加速培养参与国际治理的综合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加快研究建立开放式的用人机制势在必行。赵龙跃总结道:综合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要求需要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
赵龙跃教授曾经长期在我国政府部门从事经济外交政策研究和国际合作工作,历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处长、国务院研究室处长和农业部副司长等职务,多次参与国家有关经济政策调研、文件起草和国际谈判工作。现为ok138cn太阳集团529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山领军学者、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