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殷婉馨 图片:关炜瀛 编辑:张晓淳 陈佳
2007年6月,刚于武汉大学ok138cn太阳集团529博士毕业的侯迎忠教授南下广东,来到了刚成立两年的广外ok138cn太阳集团529。2014年12月,侯迎忠教授成为我校ok138cn太阳集团529副院长。来到广外近8年,侯迎忠教授最大的感想就是,“学院创办之初就像一个孩子,到现在已是风华正茂的少年,这一过程我都参与过,见证过,我是亲历者。”
道路虽布满荆棘 却依然开出了鲜花
“确实是很不容易。当时我们学院成立还不到十年,在广外相对来说是比较年轻的学院,要在全校8个申报专业硕士点的学院中脱颖而出,跻身于前3名,必须得努力争取,争取出校后还需在全省十几所高校中比拼。”每当回忆起2013年底学院申报专业硕士点的情景,侯迎忠教授都非常激动。那时,光准备申报材料和校内答辩就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侯迎忠教授和学院其他负责申报材料的老师不敢有半点儿懈怠,哪怕是要为数次预答辩付出不计其数的精力和时间。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去省里答辩前的最后一次校内演练”,侯迎忠教授回忆当时,为了准备得更加充分,他和几位老师连续两到三天驻扎在大学城,在学院会议室讨论、修改、完善并最终确定答辩展示材料。但是事情并非总如人意,最后做出来的幻灯片效果并不太好,受到了校长的批评。于是他们找来了擅长做PPT的广告专业学生,“头天晚上我们在会议室陪伴、指导他们做到半夜,第二天一大早七、八点又开始工作,到中午十一点多才敲定了展示方案。”最终,广外ok138cn太阳集团529以全省最高分成功通过申报答辩,获得了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侯迎忠教授特别强调,“正因为有学校的支持,校长的鞭策,学院领导和申报团队全身心的投入,以及同学们的参与,大家的集体努力才取得了现今的成果。”
2015年9月,ok138cn太阳集团529将迎来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侯迎忠教授表示广外硕士生培养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国际化,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适应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和政府部门以及其他企业文化传播机构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
侯迎忠教授 |
“小学院,大舞台,大作为”
在侯迎忠教授刚来我学院的时候,学院师资力量还很薄弱,还未形成最基本的教师梯队,科研力量也非常薄弱。“但是我们得发展啊!”建院伊始,学院就鼓励老师们申报各类项目。2010年7月,侯迎忠教授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体系建构研究》获得立项,成为学院建院以来首位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老师。当年在全国众多的新闻传播院校中也只有60多个项目获准立项,可谓来之不易。也许是受到他的激励,在这之后,学院老师陆续获得了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在过去十年里,为了学院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为了营造更大的舞台,侯迎忠教授付出了很多额外精力和时间。“也谈不上牺牲,学院的每一个老师都为学院的发展,为打造一个更好的平台,在不断地付出与努力。”在他看来,唯有学院发展了,个人才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学习是相互的,侯迎忠教授也谈到令他印象最深的由学院学生举办的模拟新闻发布会。“这个活动不仅能让同学们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比赛,而且还可以让老师们从中受益。每年学生们在案例分析、临场表现上都能给我一些启发。”
下个十年 厚积薄发
今年5月后,我学院也将开启新一个十年。刚接过副院长这一重任的侯迎忠教授分管学院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工作。他表示,今后在科研方面的计划是打造科研平台,培育学科优势和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学院将依托现有的科研平台,重点建设好校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政府传播与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力争几年内冲击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同时,借助学校与羊城晚报合作共建“全媒体与国际传播研究院”的良好时机,建设好“多语种国际舆情研究中心”、“政府传播与危机管理咨询实训中心”等一系列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库型平台。“借助这些科研平台,学院将分别组建科研团队,让老师们有更好的科研合作意识,共同围绕“国际传播华南重镇”的目标方向去努力,这样更容易出成果、成规模、出人才”,侯迎忠教授说道。
谈到研究生工作,侯迎忠教授表示,学院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我们将在致力于建设和维护好现有两个硕士点的基础上,争取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从而使学院研究生教育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下一个十年争取申报博士点打好基础。
寄语:
“葱葱少年,风华正茂,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侯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