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名师系列讲座|Daya Thussu教授讲座精华实录: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传播

文字:图片:编辑:袁梓乐发布时间:2023-12-21

国际传播领域国际知名学者达雅•屠苏(Daya Thussu)教授近期受邀在ok138cn太阳集团529开展了为期5天、共6场系列讲座和学术交流。本次系列讲座是ok138cn太阳集团529海外名师讲学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传播专业建设研究”的建设内容。

Daya Thussu教授讲述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传播


全球媒体中的顺流与逆流

借助于现代社交媒体的力量,信息流通已扬起南北双向旗帜,表现出多元的传播形态。Thussu教授举例说明了非西方媒体如今日俄罗斯的影响力扩展,尤其指出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如何在全球传播领域获得了显著的地位。

Thussu教授针对新闻娱乐化趋势,短视频内容的兴起与宝莱坞化现象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强调这些新兴趋势对新闻业界构成的挑战和机遇,指出社交媒体网络的双刃效应,一方面促进了内容的民主生产和分享,另一方面也滋生了虚假信息和极端意见的传播。

Thussu教授提出全球电视新闻流动的四大特征,突显了来自非西方国家的媒体内容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受到关注。


多极世界中的中国全球化传播

“面对复杂的世界形势,中国该如何进行全球化传播?”

作为在国际传播领域研究数十年的学者,Thussu教授认为,一种非西方主导的,全新的全球化趋势已经在近十年开始形成。目前,在中国进行全球化的同时,世界范围内众多其他力量也正在崛起。

Thussu教授指出,媒体在全球化发展和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许多人群都没有亲身接触、体验异国文化的机会,他们了解外国和外国文化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媒体。当代媒体内容流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占主导地位的内容顺流主要来自美国,另一种则被称为内容逆向流动,如 CGTN、宝莱坞、半岛电视台、日本动画片、墨西哥电视连续剧和土耳其肥皂剧等。随着数字化媒体和在线传播的发展,这些内容逆流在数量、速度和传播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增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从一个极度贫困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壮举。Thussu教授列举了中国对全球化的诸多贡献:传播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央媒的海外布局和在世界舆论场的发声,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兴起等。 “中国的发展‘奇迹’需要我们将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国家,并建立一种与传统全球化有别的全球化模式,因为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Thussu教授说道。“中国试图在由西方构建的全球化体系中实现自身的全球化目标,但世界仍然主要受到美国的控制,这是中国全球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例如,2023年10月份YouTube上注册用户最多的十大媒体和播放量最多的十大视频几乎都来自西方,其中大多数都是美国媒体。因此,美国仍然主导着国际叙事,中国的崛起需要时间。”

此外,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因为不只是中国在崛起,其他国家也在崛起,从中东到印度,再到巴西,都发生了显著变化。Thussu教授指出,金砖五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经济总量和人口等方面的数据表明,金砖国家正在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国家的媒体正在走向世界,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体系和业界一直深深影响着国际媒体和传播模式。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将挑战传统的传播思维。”


全球视野下的传播与文化

在科技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亚洲媒体正日益崛起,其中,中国和印度在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目前的国际传播格局依然主要由英美媒体主导。这种现状对国际新闻的议程设定、地缘政治以及跨国文化交流产生了影响,进而改变全球公共秩序的塑造。例如,在处理具有争议的国际事件时,不同国家的媒体会持有各自的立场和解读角度,从而使国际报道的生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Thussu教授引用了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的观点:“电视声像正在逐渐取代书面语言,但以娱乐为主调的电视话语最终导致所有文化内容都自愿成为娱乐的附庸。”他把这一观点与以短视频为特色的TikTok平台相联系,提醒大家思考碎片化信息对个体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以及整体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不仅要重视“全球化”,推动自身文化品牌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本土化”,寻找自身的定位和优势,构建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本土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传播研究前沿

Thussu教授引用全球海底电缆布局、搜索引擎的使用现况作为引入案例,分析当前西方国家在互联网技术上占据优势,呈现出西方偏向的现况。Thussu教授讲述了数字霸权、平台霸权、数据监控等内容,表示互联网将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平台社会也随之而来;在这种互联网营造的虚拟环境之下,人们对“黑箱”的了解意愿在降低,而数字跟踪、数字监控的手段越来越隐蔽,这也使得我们无处不在被监控之中而不知情。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传播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Thussu教授讲述了AI技术发展为传播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与印度等非西方国家国际地位的转变与发展机遇。他回顾了历史上中西方在传播领域的成效与案例,提倡打破视野的局限性、创新思考方式以迎接“去西方化”的世界格局,并强调了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性。他倡议用历史思维研究全球传播,推动多学科及跨学科研究,超越数据驱动与AI引导的学术视野,展开多中心化的媒介与传播研究等学术前沿思想。


走向多元文化视角

Thussu教授从历史背景出发,引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他指出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美国或欧洲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其他国家的文化多少被忽视或轻视。Thussu教授举例说明,尽管哥伦布广为人知,但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却鲜为人知,这种文化视角的偏颇严重影响了世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Thussu教授介绍了两本关于文明交流的书籍,分别是《佛教、外交与贸易: 600—1400 年中印关系的重整》以及《印度、中国和世界:联系的历史》。Thussu教授引入亨廷顿的文化冲突理论,指出未来主要冲突的源头将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而是文化。他联系时事,联系俄乌冲突中西方和东方国家的不同反应,呼吁对亨廷顿理论进行更深入的关注。Thussu教授联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指出其对全球安全和文明、全球发展、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重要作用。他引用自己在《国际化媒体研究》一书中的观点,介绍了“国际化(internationalizing)”的概念,着重强调了非西方媒体发展对国际化媒体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Thussu教授提出了关于未来研究的几点建议,包括对全球媒体与传播研究进行历史溯源、更加重视文化因素、促进多元跨学科研究,避免研究仅由数据驱动或仅关注人工智能等。

Daya Thussu教授讲座现场



达雅•屠苏(Daya Thussu)教授简介:

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传播学教授,国际传播领域杰出学者,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2018-2019年,曾担任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客座教授和首届迪士尼全球媒体讲座主席。在此之前,曾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担任国际传播教授多年,同时担任该校印度媒体中心创始人和联合主任以及中国媒体中心研究顾问。著有20本学术著作,其中包括Bloomsbury Academic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第三版《国际交流:沿袭与流变》。自2005年以来,一直担任Sage杂志《全球媒体与传播》的执行编辑,同时担任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丛书的系列编辑:《国际化媒体研究》、《Routledge国际化媒体研究进展》。

初审:刘顺利

复审:李峻岭

终审:侯迎忠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