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杰:时政新闻采访准备与实操技巧

文字:高雅雯图片:高雅雯编辑:发布时间:2019-03-21

2019年3月12日下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曾任南方都市报深度报道记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教师陶建杰老师莅临ok138cn太阳集团529,为我院2018级研究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时政新闻采访准备与实操技巧》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课,陶建杰老师以其清晰的思路框架,极富感染力的授课方式以及生动贴切的案例,为在座学子们拓展眼界学识,丰富知识结构。

讲座伊始,陶建杰老师便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迅速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他首先抛出问题——什么是采访?陶建杰老师认为将采访理解为“拿着话筒对准别人”太过狭隘,采访不简单等同于提问。采访有十大方式,不过决定采访成败最关键的因素是——采访准备。采访准备没做好,采访“妥妥地”是失败的。陶建杰老师以意大利名记者法拉奇为例,进一步阐述采访的重要性。陶建杰老师指出,法拉奇之所以能够为名记者并不是依靠她的写作能力,而是因为她本人出色的采访实力,她能在采访过程中充分把控全局。此外,法拉奇在采访前会准备两个月之久,熟悉与采访对象有关的所有报道、事迹。陶建杰老师接着以“央视记者冯韵娴‘忘词门’”为反面案例,进一步阐释采访准备的必要性。陶建杰老师认为采访前的准备可以“缩短双方距离”、“避免工作盲目”以及“有利于深度采访”。陶建杰老师继而用许多丰富有趣的例证进一步佐证了采访准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讲故事”型的授课方式极大地帮助了同学们理解授课内容。

E293

 

       随后,陶建杰老师进一步提出采访准备可分为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平时准备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政策理论知识的准备;其次是多元知识的准备;再次是关系的积累;最后是资料的积累。陶建杰老师提出,在采访政治人物之前,需要储备大量的知识,尤其在部门、单位及人物职称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陶建杰老师认为这些知识是采访前必须了解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有利于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避免在采访对象职场不得志或遭遇降职之际说出什么不当言论。陶建杰老师同时强调了维持人脉的重要性,以及定期整理和更新资料的必要性。

 

10683

陶建杰老师提出临时准备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收集相关背景材料及与采访对象相关的新闻事迹,陶建杰老师以采访西安原书记王永康为例,认为在采访前一定要了解王书记发起的“捡烟头运动”以及这场运动对当时西安官场带来的影响;第二,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陶建杰老师认为做到这一点可以取得采访对象的好感,进一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采访时间;第三,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陶建杰老师以自己学生记者所写的约访信为例传授了同学们许多小技巧:注意对采访对象的称谓、亮明身份、避免语句模糊、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等;第四,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陶建杰老师笑谈自己某学生出席正式场合时着沙滩裤与拖鞋,也不随身携带笔记本,就这一点陶建杰建议着装看场合,笔记本必不可少;第五,通过各种途径先期了解情况;第六做好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准备。最后,陶建杰老师以自己亲身采访“公车改革”事件的经历作为案例,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拒访,要做到“坚持,坚持,再坚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采访过程中的挫折。陶建杰老师本场讲座语言风趣幽默,案例生动贴切,及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同学们在笑声与掌声中结束了这堂课,并且获益良多。

 

13903

 

       课后,两位同学接受了采访并发表了自己对于陶建杰老师此次讲座课的看法。高靖薇同学这样评价陶建杰老师:陶建杰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生动、接地气。相比于其他老师,陶建杰老师能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授课,而不是生硬列举其他人的经历,让同学们有了更多的代入感。黄晓玲同学听完陶建杰老师的讲座之后,则对记者这一行业有了更深刻的体悟。黄晓玲同学称,整场讲座中,陶建杰老师亲身深入山区采访的经历给她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这让她更加理解记者行业的艰辛与不易。同时,她也认识到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想要成为一名好记者,良好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知识储备都是必不可少的。

 

 


专家简介: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曾任南方都市报深度报道记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教师。对新闻教育情有独钟,授课以“语速快、生动、有激情”为特色,擅长带领学生从事各种新闻实践。

研究领域:发展传播、新闻从业者、新闻教育。迄今为止,在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12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新闻作品20余万字。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