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22日晚,由吴慕清、刘保华主讲的DVNEWSCAR系列讲座《微电影的评判标准与微电影制作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在教学楼B209举行。在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吴慕清与刘保华结合示范影片分别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关于微电影的评判标准与若干制作技术。
|
讲座现场 |
我院党委副书记黄石胜出席了本次讲座并作了开场发言。他表示,DVNEWSCAR比赛举办到今年已经是第十届了,这一届的特点是与校团委一起合作举办,并与校庆五十周年的主题相结合,这将是我们DVN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为了提升参赛作品的质量,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吴慕清老师和刘保华老师给我们做专业指导并提出可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这个活动办得更好,为我们五十周年的校庆做出更大的贡献。”
|
黄石胜作开场发言 |
刘保华谈微电影制作
作为一名职业录音师与剪辑师,刘保华首先从空间设计、变化中的轴线以及摄影机位和景别录音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电影的制作技术。关于景别录音,他表示,选择低噪音场景是影响同期录音质量的先决条件,而话筒员是同期录音的关键人物。他强调:“同学们在拍摄的过程中,普遍都是在录音上遇到的问题比较多。如果声音做得不够好,这部短片就会很难进入评委们的视线。”接着他介绍了话筒的用法以及角度:想要取得良好的录音效果,就要在收音的时候,尽可能让话筒靠近声源,同时要确保话筒本身及其影子不要出现在观众看得到的地方,也就是“穿帮”。
在介绍空间的纵深控制时,刘保华讲述了利用前景建立纵深的手法。关于前景的设置,一般都会用较小的物体,且要注意其疏密,不能遮挡到拍摄主体。另外,他还利用了经典电影《证人》中的两个片段作为范例,建议大家多用镜头语言去讲故事,而不是一味地使用台词与对话。
|
刘保华老师生动讲解 |
吴慕清谈微电影的评判标准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微电影,可能每个人概括的都不一样,这就要看我们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吴慕清说,就微电影本身它的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评判它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标准。她介绍了微电影的一系列电影属性,包括光、影、声、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策划、制作体系等等。在评判微电影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其基本属性。她还提到:“微电影最尴尬的一点,就是其商业模式不成熟。”
|
吴慕清老师讲授微电影的评判标准 |
谈到微电影的“胸襟”,吴慕清说道,虽然微电影能够容纳正义的事物、情感的表达,或是揭露负面的事物,但它毕竟时间长度有限,所以不能设计太过复杂的剧情与人物,创作者需要从小着眼,“其实短片比长片更加难拍。”最后,她通过点评《梦想从心出发》与《文迪的最后三十天》两部影片,作为本次讲座的结尾。